優勢-機會(SO)
運用內部優勢把握外部機會
|
- 對焦產業實務課程 (S1-1)、多元學習領域 (S1-2)與完善教學資源 (S1-8):結合多元學制和技能檢定優勢,打造創新教學與特色教學/實作場域,發展數位創新、AI應用、物聯網、綠能、永續發展等跨領域實務課程,建構未來人才圖像,以培育切合國家發展方向及產業所需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 協助教師教學專業成長(S1-1)、強化實務與創新教學能量(S1-6):配合全球產業趨勢,提供完善教師教學支持資源,協助教師深化實務能力、強化AI領域賦能、全英授課(EMI)及發展創新創業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成效。
- 辦理契合式產學專班(S3-4、S4-4)、延攬境外學生就讀(S4-3)、提升國際化行政支持(S4-8):利用優異辦學績效,擴大國際招生,辦理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吸引更多僑外生來台就讀,順應政府新南向政策及擴大國際學生計畫,並回應產業對於實作人才的需求。
- 營造國際校園環境 (S4-7) 與跨境學習 (S4-2):結合國際級研究中心、國際產學專班和學校位置優勢,強化校園的國際化氛圍,鼓勵學生參與跨境學習,提升學校國際化程度。
- 傳承校友經驗分享 (S2-10):加強校友網絡,邀請具實務經驗的校友分享工作心得,特別在綠能產業、數位創新領域的校友經驗分享,提供學生實務見解,協助產業與學校課程接軌。
|
優勢-威脅(ST)
運用內部優勢抵禦外部威脅
|
- 協助就學無憂學習 (S2-1)、強化學生實務技能發展、傳承校友經驗與及就業輔導機制(S2-8、S2-10、S3-2):面對少子化的影響,規劃完善的輔導網絡、多元化的校園活動及獎助學金等措施,搭配政府學費補助及弱勢學生就學協助機制,協助學生減輕就學壓力,增強學校的吸引力,以提升生源穩定性。
- 推動國際學術合作、(S4-1)、提升研究與產學能量(S3-2):運用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與文物修護研究中心的國際合作能量,籌組跨域團隊帶動其他中心之國際能量,提升台灣技職教育在國際上的形象。
|
弱勢-機會(WO)
利用外部機會改善內部弱勢
|
- 鏈結產企業見(實)習,提升學生外語能力與博雅學習,拓展國際視野(S1-1、S5-2、S5-4、S4-2):辦理企業參訪及國內外見(實)習,激勵學生學習動機,並鼓勵學生參與博雅及永續課程,提供免費外語學習資源,以豐富學生學習背景及強化國際視野。
- 深耕優質校外實習(S1-1)、推動產業學院及產學攜手專班(S3-4):利用台商回流科技大廠進駐高雄,人才需求增加,辦理各式契合式人才專班,與優質知名企企業合作,規劃多元產學共育人才模式,激勵學生學習動機,及取得經濟支持以減少打工。
- 建構智慧化圖書館與數位學習環境 (S6-1、S6-3):面對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及打工問題,發展數位學習環境和智慧化圖書館,為學生提供多樣化、自主化的學習資源,提升學習興趣和動力,讓學生有更多彈性及自主學習的機會。
|
弱勢-威脅(WT)
減少
內外部威脅
|
- 扎根通識基礎與多元學習 (S1-2、S5-1):面對學習動機和基礎能力薄弱的學生,厚植通識基礎能力,如中文、物理、英文及運算思維,以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並強化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成就感,並輔以Tutor 同儕輔導與學習家族激勵成長,引導學生多元自主學習。
- 加強國際交流及教師專業成長 (S4-1、S7-1):鼓勵教師參與國際學術合作,並建立教師出國研修的申請與選拔機制,了解國際教育的發展趨勢、學習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進一步帶動學校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吸引更多國內外優秀學生。
- 推動智慧校務與永續校園 (S6-4、S7-5、S8-6):對於招生難和學校形象建立,推動智慧校務系統,加強校園的綠色永續發展,並建設友善且現代化的學習環境,增強校園的吸引力,以確保學校在面對競爭壓力時具備足夠的優勢。
|